-
-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创办于1911年,前身是两所教会学校——进德小学和民德小学。1992年,校舍翻修后校址为人民路706号。2009年9月,迁址新校舍白渡路128号。新校舍占地532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0199平方米,拥有运动场、学生剧场、多功能厅、演播中心,还有图书馆、心理活动室、计算机房等,整个校园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近年来,学校还新建了“童心视界”视觉艺术体验空间、“童真创艺”工艺美术创意空间、“童梦工房”歌舞艺术律动空间、“童慧科苑”自然科学探秘空间等多个课程空间。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6名,教职工76人,占地达532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0199平方米,教育空间和设施先进,环境整洁优美。对照国家标准,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指标的达成度上,不断挖潜增能,现阶段七项基本指标情况: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国家标准4.2;我校8.4);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国家标准1;我校6.3);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国家标准0.9;我校1.2);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国家标准4.5;我校4.8);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国家标准7.5;我校9.8);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国家标准2000;我校5586.9);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国家标准2.3;我校4.16)。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进一步以“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用真情和智慧打造师生共有的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管理精致,课程精优,队伍精干,学生精彩,服务精到”为阶段发展目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匹配年度工作计划,有序推进目标达成,整体提升办学品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新、自主、和谐”的校风、“开拓、自立、和洽”的教风、“进取、自勤、和悦”的学风。作为市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研究的种子校,学校实现了从上一轮“活力课堂”向着本轮“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型,围绕“情境、规则、工具”转化三要素,先从数学学科切入,再分步拓展到道法、自然、语文等学科,大胆探索在国家课程体系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学习基础素养,从而促进真实的学习在课堂中发生,促进素养在课堂中生长。通过五年的项目实践,教学骨干队伍不断扩大,研修氛围更加浓郁,团队合力得到加强,课堂文化悄然改变,教师的育人观和教学观得到全面提升。2020年11月,学校又入选市教委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种子校,老师们也积极开始了学科项目化设计的全新设计探索,这种以综合裹挟高阶思维培育和学科核心知识落实的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下的驱动性任务设计,大受学生欢迎。此外,“童心视界”少儿视觉艺术课程是我校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通过编写学习资料包、打造专用学习空间、成功举办“少儿视觉艺术节”,提升了课程的内涵与影响力。与此同时,我校多途径探索,通过迭代和创新,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图谱(详见课程设置)。学校曾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影视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摄影教学特色学校、上海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是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市“书香校园”基地校、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市心理健康达标校、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种子实验校、市小学低年级主题综合活动实验校、黄浦区创新教育学校项目标杆校。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黄一中心小学党政领导率领行政老师组成了课后服务工作小组,对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在对课后服务政策进行全面解读后,制定了新的课后服务目标,即在严格管控疫情的前提下,分时段实现330快乐活动丰富多样、430作业辅导精准提效、530爱心托管温暖有序。同时,学校在课后服务的组织安排、内容设计、资源配备以及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也进行了调整。【330、430时段】参加晚托的学生在教室里由任课教师统一管理,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并适当开展拉差补缺和答疑工作。学校利用这个时间段,在校内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和课后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内课外生活,以多彩的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530时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学校为被看护学生提供温暖有序的看护环境,适当开展放松心情的活动,如体育锻炼、课外阅读、桌面游戏或影视欣赏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