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0日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构成了二期课改新的课程体系。它们相互作用,促进了中小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实现。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三类课程的共同功能。

然而三类课程又有所分工、有所侧重的。拓展型课程就是对基础型课程的补充和发展。拓展型课程功能之一是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应用性方面加以拓展,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方面加以强化;功能之二是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为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形成提供选择的条件和课程保障;功能之三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选择学习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自主地进行与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功能之四是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适应沿海和“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经典黄浦区域发展的需要,形成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师队伍。

 

二、拓展型课程的目标:

拓展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特长。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使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指导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学力,达到“学会学习”。初步树立创新意识、敬业精神与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具体目标:

1、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层次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并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获得个体的学习经历、体验,形成一定的兴趣爱好。

2、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能结合地域和学校的人文、自然特点,在实践和应用中拓展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制作、调查、劳动、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形成选择学习、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勇于探索、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等心理品质。

4、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前途、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科技进步的精神,从而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科学的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拓展型课程设置的原则:

学校拓展型课程的科目设置,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求,又要兼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学校拓展型课程的教材也将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而不断修改调整。

在学校拓展型课程科目设置中,我们努力坚持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也可称为方针性原则,即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必须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宗旨,这是不变的核心。

2、整体性原则:也可以称为系统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它强调拓展型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机联系,使学校课程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一个互动的系统。整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2)在科目设置与内容安排上,拓展型课程中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要统筹考虑,不应互相重复,造成资源浪费。(3)在授课的安排上学校要整体考虑,坚持以地方课程为主、学校课程为辅,采用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形式。

3、创新性原则:拓展型课程要以“二期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力求做到“三新”:(1)课程观念要新: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更重视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当前的生存状态,更关注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等。(2)课程形态要新:拓展型课程的结构形态、实施形态,要有一定的突破,将课程推向实验室、课堂以外的社区、社会等更广阔的空间;将师传生受的传递方式改变为学生自主策划、探究的方式。(3)课程内容要新: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是现实性的行为,它可以更好、更快地更换、吸纳最新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保鲜”。

4、多样性原则:继续和完善学校的特色兴趣活动项目,积极尝试和建设结合办学条件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新增项目,倡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并使之充实提高。授课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发展。

5、有效性原则:拓展型课程的科目设置,要考虑到可行性和有序性,确保课改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设置和活动内容:

结构1

班团队活动——每周一节校班会课进行专题教育(包括国

防教育、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其他

活动以班、队等组织形式随机进行。

         统一性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课余时间,校内外结合,时间不等,常

                        以班、队组织形式,或自由活动。

                       阅读活动——童趣阅读、小学口语交际等科目,以班级为单位,以课堂授课形式开展活动

                       体育锻炼——以年级为单位,学生按兴趣自选项目开展小

         自选性活动     组活动,每周1~2节课。

                         兴趣活动——(同上)

           提高性活动——艺体科等类运动队训练——每周2~3节课,全校内部分学生参加。

 

结构2

            科技类——车模、航模、建筑模型、少儿影视……

   兴趣     艺术类——儿童画创作、少儿摄影、茶艺、合唱队……

   活动     体育类——游泳、民间游戏、体操……

            学科应用类——趣味英语、思维训练、学科节主题活动……

 

(二)课时安排:

学科拓展每周2节课,拓展活动每周1~2节节,主题班队会每周1节。

 

(三)课程评价:

1、  对学生评价:

1)拓展型课程不进行考试、考查,但要作考勤记录,作为评定学生参与活动一项依据,缺勤1/4以上该项不能得分。

2)每学期依据课程性质,通过组织操作比赛、作品展览、竞赛、汇报演出、检查评比,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分等考核形式,评定其在各类活动的成绩。

3)教师依据学生参加课程学习的态度进行评定,可分 “积极参与”、“能参与”、“少参与”。

4)班主任将上述三项内容记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每学年进行综合评比,三项均优秀者可作为“拓展型课程学习积极分子”;对特别突出者,可以另附证明材料,作为申请学年度“兴南教育基金”的依据。

2、  对教师评价:

1)教师组织指导课程,须有计划,有进度,有简案,有对学生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教学活动应按“课程标准”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及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作品、材料、照片等资料及学生个人、团队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如名次、等第、荣誉称号)的证书(或复印件)。

4)学校通过对学生调查、听课,查阅有关资料,每学年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录业务档案,作为奖励、表彰及晋级的依据之一。

 

(四)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

1、课程开发:

鼓励教师经历“教案——讲义——教材”的拓展型课程教材开发;对于教师自编教材,学校本着“成熟一套,普及推广一套”的原则,加大对拓展型校本课程开发支持的力度。

2、教师培训:

基于教师工作特点及学校管理的现状,学校特制订使每位教师逐步适应不同版块教学要求的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   走出去——参加市、区教育学院、少科站及业余学校的技能培训。

(2)   请进来——聘请师范大学、市区教育学院、少年宫、少科站、体校、社会力量

的有关师资,举办知识讲座、举行辅导活动,校内师资在协助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3)   老带新——通过寻名师带教,参加名师工作室学习等形式,跟班学习,做好同

类活动,高、中、低年级指导教师的衔接。

(4)   自 学——通过提供书籍、学习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某种指导

学生开展拓展型活动的本领。

 

五、拓展型课程的管理:

(一)建立学校拓展型课程管理网络:

德育教导主任        大队辅导员     

             (负责德育活动)      教研组长       主任

拓展型课程     教学教导主任

分管副校长   (负责拓展型课程  →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科目指导教师→班主任

              所需的常规工作)

           教科研教导——(负责科研工作指导)

           后勤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具体各级人员职责见“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师工作职责”。)

 

(二)教师管理:

1、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须写出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应对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有一个整体规划,在学期结束时应有小结。

2、教师应准时到达教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每次兴趣活动前都必须点名并作记录。平时过程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应有学生成绩记录或作品成果情况记录,并在期末上报教导处。

3、拓展型课程的管理工作由教导处统一负责,并具体实施。任课教师若因事、

因病须在拓展型课程时间请假者,提前通知教导处,以便早作安排。

4、教导处每学期抽查和定期检查教师拓展型课程的教案,平时加强巡视和组织听课、评课,对每位教师的指导情况汇总上报校长室,作为教师业务考评的一项参考依据。

(三)学生管理:

1、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一个项目兴趣活动的学习。

2、学生在兴趣活动菜单上可自选喜欢的科目,但活动开始后不可擅自更换自选科目。

3、学生必须准时到指定教室参加活动,不得无故缺课。

4、拓展型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出勤率,另一部分为授课教师对学生多种形式的考核评定,一般以等级制加评语制进行评定。

 

六、拓展型课程的保障:

(一)形成良性动力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班子要坚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建立严密的科学的管理网络和操作流程,形成学校内部良性动力机制,为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提供资源支持。

学校要充分挖掘、积极用好社会教育资源,争取一年开发一个新的社会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还要鼓励更多有特长的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为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的支持。

(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信息化平台。

善于利用校园网络,积极宣传兴趣组及各类活动的内容,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信息化交流平台。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师工作职责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在现阶段,拓展型课程指导教师应按照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的要求,积极做好学生兴趣活动项目的组织、开展和提高工作。为确保课程目标顺利完成,各级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一)分管校长:

1、制订拓展型课程方案与年度工作计划,确定适合学校特点的发展方向。

2、确定拓展型课程的有关师资人员及课程设置,协调有关场地、经费、拓展型课程师资培训等工作。

3、总结评价结果,确定奖励、表彰指标标准。

4、负责对学校拓展型课程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对外工作的协调。

 

(二)教导主任:

1、教学教导主任负责与教研组长商定单项活动课程(不包括班、队与社会实践)的设组与师资人选,并向校长提出建议,安排课表,提供教材(指导任课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2、德育教导负责与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商定班、队和社会实践的全校统一活动,及分年级活动内容及所需时间、经费。

3、在此基础上各自制订分管的拓展型课程的学期具体计划与日程安排,组织落实全校性活动。

4、实施对班集体和队活动、社会实践的评价,审定年级组上报的 “兴南教育奖励基金”学生名单,对各课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上报校长室。

5、按计划落实师资培训工作。

 

(三)教研组长:

1、落实本组拓展型课程活动计划,组织与本学科有关的单项竞赛与展评、汇演。

2、举办有关知识讲座;

3、与教师进修学院、少体校、少科站、少年宫、区图书馆及其他校外机构密切联系,选送学生参加市、区有关的培训和竞赛。

 

(四)大队辅导员:

1、组织全校性的大型活动(特别是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

2、加强与少年宫、社区的联系,注重开发新的社区教育基地,配合开展有关的活动。

 

(五)课程任课教师:

1、制订课程计划,准备有关教材或器材,按计划完成拓展型课程的教学任务。

2、对学生参加活动进行考勤与评价。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本科目有关的学校汇演、展评、竞赛,并指导、推荐学生参加市、区竞赛。

4、协助学校、年级组织的有关活动。

5、向班主任推荐活动的积极分子。

 

(六)班主任:

1、按年级配额与学生志愿,确定各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2、按德育教导、大队辅导员布置,结合本班实际,实施本班班队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3、协助各科目指导教师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工作及参与活动的组织工作,并把有关情况记录的综合评价记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七)教科研主任:

1、为拓展型课程研究收集与提供研究资料与信息。

2、指导教师进行专项研究。

3、指导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4、配合校长确定演技课题,协助撰写总结报告及论文。

 

(八)总务主任:

1、根据教导主任提出的任课教师所需的教材及活动材料社别,及时组织力量采购、供应。

2、配合教导主任及有关教师落实活动的教室及场地,并组织人员协助活动场地的布置。

3、协助校长筹措,调拨活动所需的经费。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