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之启示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0日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国际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之启示

 

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

教学理念的变革:关注公民意识的培养、关注个体及关注生命过程的成长、注重结构开放、实施效率监控等。

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行为导向、模拟教学等。

一、国际教学理念的变革动向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公民教育:公民自我教育的能力、公民对家庭的责任、公民对民主价值的追求、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公民处理经济生活的能力、公民对社会统一与多样性的适应、成熟公民社会的形成和环境保护等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小班化与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育:努力推行小班化制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

分层教学: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样性的学习差异,如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不同学习类型的偏好和实际能力,而将学生的课程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层。力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学生能自主控制的学习氛围,并为每一位学生所选择的学习层次提供学习帮助。尤其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实现了真正的互动。

C层:培养对某一话题的基本理解能力——为动手操作型的学生提供手工制作任务;为视觉学习者提供音像资料;为听觉学习者提供各种报告……

B层:培养比较复杂的思维能力——熟练运用已经学过的东西,懂得如何运用选择、引起或发现更多的体验、认识和结论,同时要求自己设计方案并找出答案

A层:培养更复杂和更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现实世界中有争论的主题进行评议和分析,同时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并把研究与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起来。

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开展对教学评价的研究,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

二、国际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改革传统的“以老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划一、封闭及包办”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多形式、主动吸收信息”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

具体做法是以生活或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遵循的是“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即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并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而行动则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和独立评价。

、项目教学法

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项研究课题交予学生独立完成,如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到完成后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具体操作和负责;教师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㈢、案例教学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同时可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与学习理解内容的能力,从而提高决策过程的思维能力。

㈣、模拟教学法

营造人为的教学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氛围中学习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

、交际教学法

强调在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主要对语言文化现象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从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是影响本国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美教育差异的认识

1、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

美国:强调“以人为本”,鼓励“张扬个性”。美国的孩子独立性强,参与动手的实践能力强。

中国:强调“知识本位”,以“双基”训练为主;中国的孩子只是“听话”的好孩子。

2、中美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差异

美国: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很强,不同特长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因而竞争意识增强。

中国:大学生中,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差而导致学习、生活“失控”的为数不少但因初中等教育的忽视而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3、中美基础教育的优劣势

美国:基础教育重视孩子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为他们走入社会、乃至日后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听课率低下、‘双基’薄弱”已成为当今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题之一。

中国:重“双基”训练,为学生高等教育学习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是学生能力、品质、个性等情商不高,阻碍了他们的成功。

、对新课改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1、新课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是载体,培养能力和品质是方向,任何一项不可忽视。

2、小学课堂的异常现象

3、改革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

⑴、课堂教学须保证“双基”落实

⑵、教师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⑶、重视提高综合艺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⑷、构建教师培训立体模式

四、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启示

重新定位学校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意识的培养

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以外,还应有关于人权意识、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与平等意识等的教育。

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较多采取的是“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这对实现双向交流、教学互动及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顿悟力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允许置疑,鼓励创新

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去质疑、辩解,而且还让学生主动“说”课,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此并鼓励学生挑战教师、挑战教材,甚至“异想天开”地驰骋于发散性思维的想象空间。

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演练,其对消化教材、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技能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

、敞开学校大门,构建学社连携机制

学校与社区实现连携与互动,以使社区成为学校教育延伸和拓展的平台,这也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改革重点。

、着眼发展、转变评价观

目前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新的评价模式,其目的即在于改变这种“唯试为教”的现状。但是在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的年代,考试这种形式还有存在的必要。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又确实是一门高深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而不应使其成为死水一潭。

相关信息